首页 > 酒店新闻 > 公司新闻

凯发·k8(国际) - 官方网站·一触即发|美丽河北 残疾人展示:自强不息 他们终圆梦

发布时间:2025-03-10 17:34:52    次浏览

美丽河北最美残疾人展示日前,“美丽河北·最美河北人”发布厅再次举行发布活动,省委宣传部、省残联联合授予冀海林等10人“美丽河北·最美残疾人”荣誉称号。他们有的身残志坚、自强不息,努力开创自己的事业;有的奋发有为、自助助人,自己富裕的同时不忘帮助身边的残疾朋友一同过上好日子;有的乐观向上、热心公益,通过帮助他人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宣传这些先进典型人物,自即日起本报将连续刊发三篇稿件,把这些最美残疾人的不凡事迹展现在读者面前。 ■杨光亚(右一)慰问低保户王佐才 ■“板凳诗人”康书乐 ■丁玉坤和房冲经常给自己“充电”自古燕赵多豪杰。在我们身边,在燕山易水间,有一群不幸遭遇肢体残障的燕赵儿女,他们自强不息,奋发有为,争创不凡业绩;他们身残志坚,乐观向上,活出别样精彩。对他们而言,身体可以是残缺的,但是,精神却是饱满的,在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是自信、自强的精彩乐章。和普通人相比,他们走过更长的路,翻过更高的山,他们在实现自身社会价值的同时,生命也焕然一新。他们用行动、用精神,诠释着美丽河北最美的人文精神。■用顽强编织人生路的“轮椅夫妻”房冲和丁玉坤是一对坐着轮椅的创业夫妻。丈夫房冲因为意外导致高位截肢,妻子丁玉坤儿时患有先天性脊柱裂,导致下肢瘫痪。身体上的残疾并没有打垮他们,两人不但注册成立了一家传媒公司,还共同组建了残疾人创业中心。创业的路是艰辛的,公司的每一步发展,都洒满了他们的汗水,留下了轮椅“走过”的痕迹。在认识丁玉坤之前,刚从伤残阴影中走出来的房冲和朋友创办了自己的公司,那时,他们租了省会红旗大街的一个小院办公,院子地面满是坑洼,为了不打扰别人的工作,房冲常常自己奋力摇着轮椅,到各个车间去查看工作进度。坑坑洼洼的路面,常常使他累出一身汗。有一次因为地面的一个坑洞,房冲摔倒在路边,当时正是上班时间,员工都在紧张地赶工期,为了不影响生产进度,房冲硬是等到下班时间才向员工求救被扶起。2009年,房冲、丁玉坤两个境遇相同的人相爱了,开始在创业路上并驾齐驱。“记得有一次,我约了一个客户,那天下着大雪,我骑着电动三轮车去约定地点,在雪地上慢慢前行,短短路程用了一个多小时。”丁玉坤告诉记者,因为无法上楼,已经快要冻僵的她就在大街上与客户签订合同,完成了公司的第一笔订单。“我们两个‘轮椅人’,要用这不完整的‘半条命’书写完整人生。”这是房冲和丁玉坤常挂在嘴边上的话,也是他们的人生写照。 ■追逐文学梦的“板凳诗人”“扯过小板凳劲贯四蹄,驮起我的梦和追求,奔波于海角天涯。”这是保定唐县诗人康书乐的一句诗,也是他的人生写照。因患有小儿麻痹导致四肢严重残疾,走路时需要依靠小板凳移动身体,依然无法扼杀他追逐文学的梦想。在康书乐的记忆中,自己的文学之路走得异常艰辛。因为身体残疾,7岁时,母亲从集市上买回来的小板凳成了他的“坐骑”,他这才第一次迈出了家门。他请小伙伴教他识字,并找来字典自学。为了写字,他尝试了各种姿势,别人用一只手就能握笔,他写字却要运用头部、左脚的部分脚趾以及右手的相互配合。从此,写字、读书成了他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趴在土炕上写诗,写散文,写随笔,稿件一次次投出,一次次被退回。康书乐不气馁,他继续写、继续投。1987年,他的处女作《冰与火的联想》在全国短诗大赛中获奖,此后,他的诗陆续在《诗刊》《诗神》《星星》《散文诗》等文学刊物上发表,并不断在全国性诗歌大赛中获奖。为了养家,他卖过冰棍、卖过饮料,直到开了手机店,生活才渐渐有了起色。这期间,康书乐有过迷茫,却始终没有放弃文学梦想。2012年3月,他恢复了中断10多年的唐县文学创作协会。为给文学爱好者们提供交流的平台,他筹集资金创建了唐河文学网站和《唐河文学》季刊,并定期组织开展采风和创作交流活动。他还设立了唐河文学振兴奖,鼓励年轻文学爱好者创作。康书乐的锲而不舍,为自己的人生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文学画卷。■身残志坚的绿色殡葬先锋这几年秦皇岛市殡仪馆发生的巨大变化令人称赞,原来阴森的火葬场变成了亭台楼阁、绿地繁华的开放式公园,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标兵和样板,成为全国唯一一家不靠政府投入的国家一级殡仪馆和我省第一家国家一级殡仪馆。而这都要归功于杨光亚,一位身残志坚的殡葬先锋。杨光亚是秦皇岛市殡葬管理处处长,两岁时得了小儿麻痹,右腿落下了残疾。上任之初,他身体上的残疾令质疑之声扑面而来:火葬场这差事,正常人都不愿意干,他一个残疾人能干好吗?面对质疑,杨光亚没有退缩,而是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为改变殡仪馆的灰色形象,杨光亚从环境建设入手,将所有的服务场所全部用明快颜色进行装饰,加大绿化美化力度,配以亭阁、假山、雕塑和画廊。他还面向社会招聘了40多名形象好素质高的大学生充实到员工队伍,逐步扭转了殡葬行业冰冷阴郁、死气沉沉的形象。在杨光亚的带领下,1998年,秦皇岛市殡仪馆设计了骨灰寄存管理软件,使查询一份寄存资料缩短到几秒钟;1999年,为电脑装上有视频输出功能的显卡,将电视作为输出终端,制成高清晰、低成本的遗像显示系统;2000年,开发设计了火化管理软件,实现微机管理,比省民政厅提出实现办公自动化的要求提早整整十年。2006年亲自设计开通了秦皇岛祭祀网,目前参与网上祭祀人员已达300余万人次。“如果我身体健康的话,不一定会从社会上得到那么多的关爱。非常感谢在成长道路上给我无私关爱的人们,我要像他们那样用爱心回报社会。”杨光亚用自己执著的信念和坚实的脚步,证明了残疾人不仅能够和正常人一样成为生活的强者,而且还能够通过努力成为社会的栋梁。■本报记者李华